中国的古典诗词源远流长。从早期的《诗经》开始,爱情诗就占了诗词中很大的一部分。从这大量的爱情诗中,我们可以窥见古人的爱情信物繁多,丰富多变,令人无法划下范围。可以这么说:陶醉在爱情中的男女,随手拈来,皆可成为爱情信物。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悦怿女美。”“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邶风·静女》]“彤管”不知何物,大概是一种笔。朱熹说:“未详何物,盖相赠以结殷勤之意耳。”[《诗经集传》]。“柔荑”则是尚未从茅草叶苞中秀出的嫩穗。上古民风纯朴,相赠皆出于自然。
“我既媚君姿,君亦悦我颜。何以致拳拳,绾臂双金环。何以致殷勤,约指一双银。何以致区区,耳中双明珠。何以致扣扣,香囊系肘后。何以致契阔,绕腕双跳脱。何以结恩情,佩玉缀罗缨。何以结中心,素缕连双针。何以结相於,金簿画搔头。何以慰别离,耳后玳瑁钗。何以答欢欣,纨素三条裙。何以结愁悲,白绢双中衣。”[曹魏建安·繁钦《定情诗》]这里,定情物已变成名贵的金环、约指、耳璫、香囊、跳脱、玉佩、双针绣、搔头、钗、纨素裙、中衣。《万首唐人绝句·卷10》施肩吾《定情樂》其一:“敢嗟君不憐,自是命不諧;著破三條裙,却還雙股釵。”其二:“感郎雙條脱,新破八幅綃;不惜榆莢錢,買人金步搖。”这些,当然都是从繁钦《定情诗》中衍生而来,成为文人贵族的标准定情物了。
張衡《四愁詩》:“我所思兮在泰山,欲往從之梁父艱,側身東望涕霑翰。美人贈我金錯刀,何以報之英瓊瑶。路遠莫致倚逍遥,何為懷憂心煩勞。”二思曰:“我所思兮在桂林,欲往從之湘水深,側身南望涕霑襟。美人贈我金琅玕,何以報之雙玉盤。路遠莫致倚惆悵,何為懷憂心煩傷。”三思曰:“我所思兮在漢陽,欲往從之隴阪長,側身西望涕霑裳。美人贈我貂襜褕,何以報之明月珠。路遠莫致倚踟蹰,何為懷憂心煩紆。”四思曰:“我所思兮在雁門,欲往從之雪雰雰,側身北望涕霑巾。美人贈我錦繡段,何以報之青玉案。路遠莫致倚增歎,何為懷憂心煩惋。”从本诗归纳出,“金錯刀、英瓊瑶、金琅玕、雙玉盤、貂襜褕、明月珠、錦繡段、青玉案”等等名贵事物,都是定情礼物。到了明、顧起元《幽思賦》中:“我所思兮在鍾山,欲往從兮江水潺。美人贈我兮玉如意,何以報兮合驩被。浮雲駛兮西北馳,春草萋萋兮王孫歸。”又加多了“玉如意、合驩被”。
《瘐开府集笺注·卷五:題結綫袋子》:“交絲結龍鳳,鏤彩織雲霞;一寸同心縷,千年長命花。”《乐府诗集·卷17》梁文帝《有所思》:“誰言生離久,適意與君别;衣上芳猶在,握裏書未滅。腰中雙綺帶,夢為同心結;常恐所思露,瑶蕐未忍折。”同心结成了爱情的象徵,代表恋人的永结同心。
《王司马集·卷八》:“黄金合裏盛紅雪,重結香羅四出花;一一傍邊書勅字,分明送與大臣家。”《御定全唐诗·卷683》韩偓《雜言诗·玉合》:“羅嚢繡兩鳳皇,玉合雕雙鸂鷘。中有蘭膏漬紅豆,毎囬拈著長相憶。長相憶,經㡬春。人悵望,香氤氲。開緘不見新書迹,帶粉猶殘舊淚痕。”“合、玉合”,和《长恨歌传》里明皇的“授金钗钿合以固之”中的盒子,应是同一类的事物,也都是定情之物。
《乐府诗集·定情篇》载唐·喬知之:“妾有秦家鏡,寳匣装珠璣,鑑來年二八,不記易隂暉。妾無光寂寂,委照影依依;今日持為贈,相識莫相違。”李白《代美人愁鏡》:“美人贈此盤龍之寶鏡,燭我金縷之羅衣,時將紅袖拂明月,為惜普照之餘輝。影中金鵲飛不滅,臺下青鸞思獨絶。藁砧一别若箭弦,去有日來無年。狂風吹却妾心斷,玉筯幷墮菱花前。”元、李裕《定情篇》:“願作雲臺鏡,團圓誓不亏;朝朝綺窗裏,相對畫蛾眉。”铜镜,是团圆的象征,有情人莫不希望能像团镜之不亏。《东坡词》载有《蝶恋花(佳人)》:“一顆櫻桃樊素口,不愛黄金,只愛人長乆。學畫鴉兒猶未就,眉尖已作傷春皺。撲蝶西園隨伴走,花落花開,漸解相思瘦。破鏡重圓人在否,章臺折盡青青柳。”《说郛·卷80》所载孟棨《本事詩·情感第一》乐昌公主破镜重圆故事,家喻户晓,正是赋予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寓意。2003年江西文物考古研究所在玉山程家墩遗址发掘出半枚铜镜,证明将“破镜”入葬的习俗在唐代开元年间就已出现。1998年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樟树经楼镇清理了十余座明清墓葬,竟发现有一半墓葬随葬半枚铜镜。可见铜镜作为夫妻之间的爱情信物,至死不渝,生死相随。
唐·徐寅《徐正字诗赋·尚書筵中咏紅手帕》:“鶴綾三尺曉霞濃,送與東家二八容;羅帯繡裙輕好繫,藕絲紅縷細初縫。别来拭淚遮桃臉,行去包香墮粉胸;無事把將纒皓腕,為君池上折芙蓉。”南宋许棐《梅屋集·帕子》:“萬縷縱横知妾恨,一方輕薄似郎恩;多時不繫纖腰舞,却對花前拭淚痕。”手帕,明清称做汗巾儿,也是恋人用来表明心迹的信物。
说到手帕,就不由得令人想起著名的前秦符坚建元年间苏若兰的五彩回文诗锦帕《璇玑图》。据说苏若兰的《璇玑图》只用了841个字,就把数百首情诗编织成回文诗锦帕,托人带给负心的丈夫连波,使得丈夫幡然醒悟,将妻子接来团圆。《璇玑图》,又不只是手帕那么简单了。
《乐府诗集·卷76》扬方《合欢诗五首》之一:“虎嘯谷風起,龍躍雲景浮,同聲好相應,同氣自相求。我情與子親,譬如影追軀,食共同根穗,飲共連理杯。衣共雙絲絹,寢共無縫裯,居願接膝坐,行願攜手趨。子静我不動,子遊我不畱,齊彼同翼鳥,譬彼比目魚。情至斷金石,膠漆未為牢,但願長無别,合形作一軀。生為併身物,死為同棺灰,秦氏自言至,我情不可儔。”在这首爱情诗的描述中,虽然没有提到什么特定的信物,但仔细读来,却样样都是信物。同根穗、連理杯、雙絲絹、無縫裯等等日常使用之物,如影随形,触目皆是,缠绵悱恻,令人动容。
其他如陳子昂《鴛鴦篇》:“聞有鴛鴦綺,復有鴛鴦衾,持爲美人贈,勗此故交心。”用了“鴛鴦綺、鴛鴦衾”。張邦奇《感遇》:“我昔見媺人,婉孌容色好。貽我瓊玉鈎,願言佩終老。我來旣已晚,美人逝不返。薄帷明月夜,使我心悽惋。芳蘭何葳蕤,采之將遺誰。感彼媺人贈,銜恩空淚垂。”“瓊玉鈎”是,“芳蘭”也未尝不是信物。
鄭方坤《全闽诗话·莆田女鬼》记载:“萬厯初,莆田有王太守良臣者,築園亭郊外,且傾圯矣。崇禎中,邑諸生梁鼎鐘假為學舎,有女夜至,自稱太守女。鼎鐘與之定情,逾三年,一夕别去,作詩以贈生,曰:‘側側復力力,與君長嘆息;出入自苦愁,單情還相憶’。”持赠诗词歌赋,历史上车载斗量,却是数不胜数了。
中国定情物的使用,从彤管、柔荑,到金环、约指、耳璫、香囊、跳脱、玉佩、双针绣、搔头、钗、纨素裙、中衣、同心结、钿合、铜镜、手帕、鴛鴦綺、鴛鴦衾等等,甚至指月为媒,定江为证,风花雪月,花木草虫,莫不可以成为情人眼中的定情物。孟簡《詠歐陽行周事》中有句:“即日相交歡,定情非一詞;結念誓青山,生死不變易。”古人之浪漫,实胜过今人。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悦怿女美。”“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邶风·静女》]“彤管”不知何物,大概是一种笔。朱熹说:“未详何物,盖相赠以结殷勤之意耳。”[《诗经集传》]。“柔荑”则是尚未从茅草叶苞中秀出的嫩穗。上古民风纯朴,相赠皆出于自然。
“我既媚君姿,君亦悦我颜。何以致拳拳,绾臂双金环。何以致殷勤,约指一双银。何以致区区,耳中双明珠。何以致扣扣,香囊系肘后。何以致契阔,绕腕双跳脱。何以结恩情,佩玉缀罗缨。何以结中心,素缕连双针。何以结相於,金簿画搔头。何以慰别离,耳后玳瑁钗。何以答欢欣,纨素三条裙。何以结愁悲,白绢双中衣。”[曹魏建安·繁钦《定情诗》]这里,定情物已变成名贵的金环、约指、耳璫、香囊、跳脱、玉佩、双针绣、搔头、钗、纨素裙、中衣。《万首唐人绝句·卷10》施肩吾《定情樂》其一:“敢嗟君不憐,自是命不諧;著破三條裙,却還雙股釵。”其二:“感郎雙條脱,新破八幅綃;不惜榆莢錢,買人金步搖。”这些,当然都是从繁钦《定情诗》中衍生而来,成为文人贵族的标准定情物了。
張衡《四愁詩》:“我所思兮在泰山,欲往從之梁父艱,側身東望涕霑翰。美人贈我金錯刀,何以報之英瓊瑶。路遠莫致倚逍遥,何為懷憂心煩勞。”二思曰:“我所思兮在桂林,欲往從之湘水深,側身南望涕霑襟。美人贈我金琅玕,何以報之雙玉盤。路遠莫致倚惆悵,何為懷憂心煩傷。”三思曰:“我所思兮在漢陽,欲往從之隴阪長,側身西望涕霑裳。美人贈我貂襜褕,何以報之明月珠。路遠莫致倚踟蹰,何為懷憂心煩紆。”四思曰:“我所思兮在雁門,欲往從之雪雰雰,側身北望涕霑巾。美人贈我錦繡段,何以報之青玉案。路遠莫致倚增歎,何為懷憂心煩惋。”从本诗归纳出,“金錯刀、英瓊瑶、金琅玕、雙玉盤、貂襜褕、明月珠、錦繡段、青玉案”等等名贵事物,都是定情礼物。到了明、顧起元《幽思賦》中:“我所思兮在鍾山,欲往從兮江水潺。美人贈我兮玉如意,何以報兮合驩被。浮雲駛兮西北馳,春草萋萋兮王孫歸。”又加多了“玉如意、合驩被”。
《瘐开府集笺注·卷五:題結綫袋子》:“交絲結龍鳳,鏤彩織雲霞;一寸同心縷,千年長命花。”《乐府诗集·卷17》梁文帝《有所思》:“誰言生離久,適意與君别;衣上芳猶在,握裏書未滅。腰中雙綺帶,夢為同心結;常恐所思露,瑶蕐未忍折。”同心结成了爱情的象徵,代表恋人的永结同心。
《王司马集·卷八》:“黄金合裏盛紅雪,重結香羅四出花;一一傍邊書勅字,分明送與大臣家。”《御定全唐诗·卷683》韩偓《雜言诗·玉合》:“羅嚢繡兩鳳皇,玉合雕雙鸂鷘。中有蘭膏漬紅豆,毎囬拈著長相憶。長相憶,經㡬春。人悵望,香氤氲。開緘不見新書迹,帶粉猶殘舊淚痕。”“合、玉合”,和《长恨歌传》里明皇的“授金钗钿合以固之”中的盒子,应是同一类的事物,也都是定情之物。
《乐府诗集·定情篇》载唐·喬知之:“妾有秦家鏡,寳匣装珠璣,鑑來年二八,不記易隂暉。妾無光寂寂,委照影依依;今日持為贈,相識莫相違。”李白《代美人愁鏡》:“美人贈此盤龍之寶鏡,燭我金縷之羅衣,時將紅袖拂明月,為惜普照之餘輝。影中金鵲飛不滅,臺下青鸞思獨絶。藁砧一别若箭弦,去有日來無年。狂風吹却妾心斷,玉筯幷墮菱花前。”元、李裕《定情篇》:“願作雲臺鏡,團圓誓不亏;朝朝綺窗裏,相對畫蛾眉。”铜镜,是团圆的象征,有情人莫不希望能像团镜之不亏。《东坡词》载有《蝶恋花(佳人)》:“一顆櫻桃樊素口,不愛黄金,只愛人長乆。學畫鴉兒猶未就,眉尖已作傷春皺。撲蝶西園隨伴走,花落花開,漸解相思瘦。破鏡重圓人在否,章臺折盡青青柳。”《说郛·卷80》所载孟棨《本事詩·情感第一》乐昌公主破镜重圆故事,家喻户晓,正是赋予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寓意。2003年江西文物考古研究所在玉山程家墩遗址发掘出半枚铜镜,证明将“破镜”入葬的习俗在唐代开元年间就已出现。1998年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樟树经楼镇清理了十余座明清墓葬,竟发现有一半墓葬随葬半枚铜镜。可见铜镜作为夫妻之间的爱情信物,至死不渝,生死相随。
唐·徐寅《徐正字诗赋·尚書筵中咏紅手帕》:“鶴綾三尺曉霞濃,送與東家二八容;羅帯繡裙輕好繫,藕絲紅縷細初縫。别来拭淚遮桃臉,行去包香墮粉胸;無事把將纒皓腕,為君池上折芙蓉。”南宋许棐《梅屋集·帕子》:“萬縷縱横知妾恨,一方輕薄似郎恩;多時不繫纖腰舞,却對花前拭淚痕。”手帕,明清称做汗巾儿,也是恋人用来表明心迹的信物。
说到手帕,就不由得令人想起著名的前秦符坚建元年间苏若兰的五彩回文诗锦帕《璇玑图》。据说苏若兰的《璇玑图》只用了841个字,就把数百首情诗编织成回文诗锦帕,托人带给负心的丈夫连波,使得丈夫幡然醒悟,将妻子接来团圆。《璇玑图》,又不只是手帕那么简单了。
《乐府诗集·卷76》扬方《合欢诗五首》之一:“虎嘯谷風起,龍躍雲景浮,同聲好相應,同氣自相求。我情與子親,譬如影追軀,食共同根穗,飲共連理杯。衣共雙絲絹,寢共無縫裯,居願接膝坐,行願攜手趨。子静我不動,子遊我不畱,齊彼同翼鳥,譬彼比目魚。情至斷金石,膠漆未為牢,但願長無别,合形作一軀。生為併身物,死為同棺灰,秦氏自言至,我情不可儔。”在这首爱情诗的描述中,虽然没有提到什么特定的信物,但仔细读来,却样样都是信物。同根穗、連理杯、雙絲絹、無縫裯等等日常使用之物,如影随形,触目皆是,缠绵悱恻,令人动容。
其他如陳子昂《鴛鴦篇》:“聞有鴛鴦綺,復有鴛鴦衾,持爲美人贈,勗此故交心。”用了“鴛鴦綺、鴛鴦衾”。張邦奇《感遇》:“我昔見媺人,婉孌容色好。貽我瓊玉鈎,願言佩終老。我來旣已晚,美人逝不返。薄帷明月夜,使我心悽惋。芳蘭何葳蕤,采之將遺誰。感彼媺人贈,銜恩空淚垂。”“瓊玉鈎”是,“芳蘭”也未尝不是信物。
鄭方坤《全闽诗话·莆田女鬼》记载:“萬厯初,莆田有王太守良臣者,築園亭郊外,且傾圯矣。崇禎中,邑諸生梁鼎鐘假為學舎,有女夜至,自稱太守女。鼎鐘與之定情,逾三年,一夕别去,作詩以贈生,曰:‘側側復力力,與君長嘆息;出入自苦愁,單情還相憶’。”持赠诗词歌赋,历史上车载斗量,却是数不胜数了。
中国定情物的使用,从彤管、柔荑,到金环、约指、耳璫、香囊、跳脱、玉佩、双针绣、搔头、钗、纨素裙、中衣、同心结、钿合、铜镜、手帕、鴛鴦綺、鴛鴦衾等等,甚至指月为媒,定江为证,风花雪月,花木草虫,莫不可以成为情人眼中的定情物。孟簡《詠歐陽行周事》中有句:“即日相交歡,定情非一詞;結念誓青山,生死不變易。”古人之浪漫,实胜过今人。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