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八月 22, 2009

林千石行书条幅

到吉隆坡访宗坤兄时,他说我寄卖他处的拓片一次卖光,赚了些钱。

我说,我不要钱,就换些字画收藏吧。

他说新收了林千石写送香雪庄陈之初的书法条幅,打开一看,书法气势明快,线条挺健有隶气。奇崛灵动,米、黄姿态明显。我马上说:“要了。”

林千石是我在台湾念书参加书法篆刻社时,就时常听说的一位书法家。我也收有他的《林千石百体书法》字帖,至于他的墨宝,向来都是无缘目睹。今天手有余钱,机缘又到,我还考虑什么呢?再说,他这幅书法是写送新加坡香雪庄主人,绝对是使出看家本领,用心经营的。承袭香雪庄藏品,中夜思来,也总是对前辈余韵的一种追慕。




林千石(1918-10-07-1990年),原名载,字千石,以字行,号曰印禅。室名有北海书堂、青原堂。祖籍广东鹤山,世居广州。早年与齐白石有交往,中年定居香港,著名书画家、篆刻家。马国权曾有文记载:“一九四六年十月林千石抵南京时,适中华全国美术会为齐白石翁举办作品展,千石先生素慕大名,遂以晋谒为请,得蒙款接,谈笑甚欢。齐翁云:‘老夫只三百石印富翁耳!君年未三十,竟以干石富翁自名,可谓豪气千云也矣。’遂求齐翁作‘千石富翁’、‘千石居士’、‘青原堂’、‘无所不能有所不为’诸印,幸均如愿。以是益嗜於印,後更号曰印禅。”林千石多次南来新加坡、马来西亚槟城一带,所以南洋士人多熟悉之。1970年先生因儿辈之请,迁加拿大,后逝世于多伦多。




陈之初先生(Dr.Tan Tsze Chor 1911—1983),是新加坡著名胡椒巨商,有“胡椒大王”之美称。生前曾任新加坡艺术协会及中华美术研究会名誉会长。自幼即喜书法,其自序中称“仰事俯蓄之度,已逾四百事,历代碑帖,不下三百卷。”其中可看出之初先生收藏颇丰。这些收藏原都藏于陈之初先生“香雪庄”内。他因爱好梅花清香,故以“香雪莊”为别墅及收藏堂号,并得92岁齐白石的题写。数十年来的勤苦收集,“香雪庄”已蔚为东南亚最大、最珍贵的一个艺术宝藏,和刘作筹“虚白斋”、杨启霖“袖海楼”、郑应荃“赐荃堂”等等量齐名。

“香雪庄”的收藏,最大特色,是种类多、数量大、素质高,所有文房雅器,书画古玩,几乎无不涉猎,而且都蔚然成家,其中以书画、陶瓷、端砚和印章四类最为突出,每项收藏均上千逾百,书画数量保守估计亦有5000件以上,而且由宋元明清,直至民国近代名家,均囊括其中。可惜各项藏品在陈之初身后即开始逐渐流散,80年代初曾出现纽约、香港拍卖市场,后来捐献部分给新加坡文明博物馆,2004年前后,更大量在中国北京、上海、云南等地拍卖会上出现。我这件林千石,亦是其中一件。

我等皆为身外之物庸庸碌碌,思之心神为之一黯。



作品带回家后,马上通知弘庵。两天后,快一年多不见的他就出现我家,一起观赏我这年尾的收藏。当他看到这件林千石时,连声赞好,语带激动,在卷上字幅时,顺口问我:“您什么时候想转让,一定先通知我!”我只得笑笑回答:“它来我家还没有坐热呢!不过,您只要喜欢,就拿回家欣赏,爱看到什么时候,就看到什么时候!”弘庵当然不会夺人之爱。

十年前刚来新加坡时,我带了高邕的魏碑长条幅,送弘庵当见面礼。后来我乔迁,他回送一套四层的潮州古董木箱,至今尚傲立我工百书室中。









2 条评论:

君乾張愛強 说...

来兴学长:
心血来潮,在键盘上敲入“竺摩”,结果竟然在网上偶遇。因缘也。余亦尝皈依上人。

什么花开在桂树身旁,我闻到了淡淡的幽香。 说...

原来是师兄。。。
请多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