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八月 24, 2008

听国际知名汉学家顾百里教授(Cornelius C. Kubler)演讲



  国际知名汉学家顾百里教授(Cornelius C. Kubler)在新加坡华文教师总会成立55周年庆典上(16/8),以“英语背景学习者在学习汉语所面对的挑战与策略”为题发表演讲。

  顾百里教授是美国威廉大学亚洲研究系“史丹费尔德讲座教授”及创系主任。57岁,出生于瑞士,父母是德国人,自小移民美国,在一个讲德语的家庭环境成长。他的大名,我在台湾念书时便已听闻,时隔20多年,能有机会亲自聆听他的讲演,能不由此心动吗?演讲地点是富丽华(Furama)酒店,每人报名100新元。我当然报名了,学校赞助。邱老师和黄老师也报名了。   

  他说,汉语难学,原因在于四声很难掌握、中英文语法不同、中英文同源词不多,再加上社会和文化差异大、中文书写系统复杂等。此外,中文要学几千个汉字,不少汉字又有一个以上读音,口语与书面语很不同,词与词之间没有明显区分,这些困难,使英文背景的人,学习汉语要比学习法语、西班牙语时间长三四倍。

  因此,对于英语背景的人,汉语是特别难学的一种语言。为了克服种种困难,教他们学华文的教师必须采取有效的策略和教学法。

  一些策略如下:

-使用科技教学:不过,这只能是辅助教学。
-先教笔画和汉语拼音:这很重要,因为可以协助学生自己查找字典。
-先学发音和会话(口语),才学汉字(文字)。
-请已经毕业的学生回来讲话,鼓励学生。
-整理出一些常用句型。威廉大学目前整理出20-30个句型供学生做口语课上练习。
-先掌握200-300个常用汉字。
-常出现的频率高汉字的发音、拼音要先懂,然后用在会话上。

  然后,教总请了4位嘉宾上台和顾教授同台,谈谈他们对华文华语的看法,他们是小学华文老师、家有小孩的讲英语家庭的家长、对学华文没有兴趣的学生、自学华语且讲得不错的印度籍大学讲师。

  纵观整场演讲,顾教授的讲演很精彩,可惜谈得不多,四位嘉宾的补充也无法深入,更没有提供时间让听众发问。和我同座的几位资深老师已经准备提问,却发现大会没有提供发问时间。

  本来嘛,这是配合教总的55周年庆典而办的,下半场当然要赶快上场。傅海燕部长揭幕礼后,便是午餐和卡拉OK时间。吃了午餐,聊了两句,我还是先走了,让其他老师继续欢乐吧。隔天同事说幸运抽奖抽到我的名字,可惜不能代领。

  最近进入雷雨季节,对炎热的南国来说,不无小补;可惜骤雨过后,仍是酷热难耐!


附记:

  19/8李成业《汉语难学吗?》说:

  “笔者从多年学习华英双语的经验和心得中,所得的结论是:在语言学习方面,非语言的因素,能够克服语言的因素。

  非语言因素包括心理因素如心态、偏见、喜爱、兴趣和动机等。语言因素包括文法、句式、发音、词汇、认字、书写和语言学习的环境等。笔者总结的看法是:在学习语言方面,有志者事竟成,无心无意者事不成。”




没有评论: